您當前的位置 : 天津市婦女聯合會  >  關于我們  >  資料中心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婦女文化教育
    編輯:柴瑩  2013-12-11 小字號
    在舊中國勞動人民被剝奪了享有文化和教育的權利,尤其是在封建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束縛下,婦女沒有學習文化科學技術的機會,婦女的文化技術水平處于極其低微的狀態。絕大多數婦女是文盲和半文盲。新中國成立后,婦女在文化教育方面獲得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婦女們以主人翁的姿態,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適應生產建設需要,婦女們努力學習文化、技術。企業女職工參加了工人業校,農村婦女上了民校、冬學,家庭婦女參加了群眾業余學校及婦女識字班。婦女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婦女更快更好的掌握生產技能,提高勞動生產力及科學技術水平,提高了工作能力,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技術革命運動中。50年代,天津市委、市政府極為重視勞動人民的文化學習,組織各種學習機構,婦女有了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并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的開展掃盲識字運動,大力推廣新識字法,使廣大婦女擺脫文盲,文化水平迅速提高,同時,市民主婦聯還對婦女進行人生觀的教育,婦女普遍提高覺悟,改變了人生觀。   建國之初的掃盲運動不但使廣大婦女在文化上擺脫舊社會的噩夢,打開知識文化的大門,實現自身的解放,而且為廣大婦女通過技術革命改變城鄉的落后面貌提供重要的保障。廣大婦女通過政治文化學習逐步克服愚昧和落后,用夫妻互助互愛、尊老愛幼的新思想代替男尊女卑的舊習俗。農村婦女關心祖國的建設和國際和平事業,關心抗美援朝戰爭。文化學習還使農村婦女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提高了衛生知識水平。   (一)婦女參加掃盲運動   解放初期,天津市大多數婦女文化水平極低,成年婦女文盲、半文盲42萬人,占文盲總數74%。天津解放后,市民主婦聯會同工會、教育部門組織、發動婦女參加文化學習。在工廠和街道建立了各種類型的群眾業余學校、學習班、識字班、夜校。婦女不僅可以參加文化學習,還可以參加政治及時事學習。解放初期,婦女的文化教育主要圍繞著掃盲識字運動開展。掃盲識字運動對婦女自身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掃盲初期,婦女參加掃盲的熱情高漲。1950年,市民主婦聯辦的婦女識字補習班有120個,有8000多名婦女參加學習。第一期學員一般可以認600多字,能簡單記賬、寫信。據中紡一、二、三廠、恒源、達生紗廠、電信局、盛錫福帽廠、電工器材廠、中華火柴廠等9個單位統計:參加夜校、識字班、短訓班學習的女職工有2725人,占參加學習職工總數的40%;中紡二廠和達生紗廠參加秧歌隊、話劇團的女職工有154人,占總數的60%;參加政治訓練班、原棉訓練班、技術訓練班、職工干部學校等較高級學習的女職工186人,占參加人員總數的7.5%。   女職工們在參加學習后,有很顯著的進步。盛錫福制帽廠的36名女職工,原來都是一個大字也不認識,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平均每人識300—400字;一位原來一個字不認識的老大娘經過三個月的學習后,認識400字,被選為識字模范;有的婦女還能寫詩歌和歌劇,用筆反映自己的真實生活;一些婦女經過參加文化學習摘掉了文盲帽子。有的女職工參加話劇團、國劇團社、秧歌隊、墻報組、廣播組等文藝活動。   1951年,市民主婦聯對全市婦女文化程度進行統計:一至十區、十八區、塘大、水上區,婦女已受過教育的10萬多人,正在接受教育的11.9萬多人,還未受過教育的65.68萬多人。通過掃盲運動,婦女參加掃盲的人數逐年增加。是年,識字班由1950年的2萬人發展到6萬人,讀報組發展到9萬人。同時,市民主婦聯還舉辦短期政治、技術、文化訓練班20個,訓練4000余人。為了幫助婦女學文化識字,許多女學生、女教員自愿到夜校當老師,教婦女識字,她們在教婦女識字的同時,也向工人進行學習。   (二)“新婦女人生觀”教育   天津解放初期,市民主婦聯籌備委員會在婦女群眾中,一方推動掃盲識字,一方面在婦女中進行“新婦女人生觀”教育。為此,市民主婦聯籌備委員會制定“新婦女人生觀”教育學習計劃并印發學習提綱。1949年7月,市民主婦聯籌備委員會舉辦“新婦女人生觀”培訓班。培訓班主要以區夢覺在婦女講座會上的《怎樣做一個新婦女》報告作為教材。參加學習培訓的有職業婦女、文化館女學員、醫務界、工廠職工及部分干部家屬4200多人。同時,婦女干部深入到被服廠、生產文化社、文化館通過閱讀討論、集體誦讀、個別閱讀和各種文藝晚會、演講等形式宣傳新婦女人生觀。有22個單位,500多職業婦女聽了講課,在10個文化館有1000名女學生、女醫護人員、企業女職工參加聽講。經過學習,給予婦女們許多啟發。使她們從思想上更加認識了舊社會婦女的痛苦及婦女在新社會的地位,從而提高了她們的自尊心,樹立勞動觀念。   為了供給婦女以適當的讀物,市民主婦聯籌備委員會在生產文化社建立小型閱覽室,翻印《婦女運動文獻》、《新婦女人生觀》等文件書籍,舉辦流動書庫,購置書籍雜志到10多個工廠、機關、學校宣講、發放,深受職業婦女歡迎。1954年,市民主婦聯組織起11個政治學習班,有5000多名婦女參加。一些參加過學習的婦女,有的擔任街辦事處主任、生產服務社主任、工會女工委員。從1954年3月開始,天津市除七區、塘沽區外,全市有7個區開辦政治學習班,共有5000余名婦女參加學習。講課內容包括:總路線、婦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社會發展史及有關婦女工作的時事政策。除對婦女進行“新婦女人生觀”教育外,市民主婦聯還組織婦女學習時事政治。市婦聯組織宣傳總路線廣播講話時,全市共有11.9萬余人收聽,各區街道約有20余萬家庭婦女受到教育。 1955年,市民主婦聯組織政治學習班,全市開辦11個班,參加學習的婦女代表及積極分子6000余人,主要學習總路線、婦女解放及婚姻政策。1956年在學文化的同時,婦聯組織開辦11個政治學習班,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傳,組織報告會、座談會、片會、院會、讀報組。   (三)參加速成識字   1952年5月,國家教育部在全國推行“速成識字法”。1952年6月,市民主婦聯按照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推行速成識字法開展識字運動的決定》精神,制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婦女識字運動的工作計劃。計劃天津市10萬婦女每人識字2000個。為了保障婦女參加速成識字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各級婦聯組織婦女采取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通過培訓師資,動員組織婦女參加識字學習。如,企業的“車間學校”、農村的“地頭學習小組”、婦女的“炕頭學習小組”等。同時,還創造出許多好的學習方法。如,組織紅旗競賽,提高出勤率;將班里的優秀學員組織起來,組成突擊隊、志愿軍,互助幫助;加強小組的作用,以小組長的名字命名組名,以加強小組長的責任感;組成訪問組、訪問隊,動員想退出學習的學員回校。另外,還組織課余自學小組,作業展覽,加強對小組長及班長的領導與培養,組織觀摩教學及自學的互查制,以及組織學習典型報告等辦法,在穩定學習情緒,鞏固學習效果上收到成效。 通過識字運動解決了婦女中文盲,半文盲的識字問題。1952年上半年,天津參加掃盲識字的婦女有6萬人,到年底有12萬人,占參加掃盲學習總人數的62.5%,已畢業28240人。1954年,市民主婦聯與市教育局支持群眾在街道自辦學習班,有婦女學員2.64萬人,占全體學員總數的60%。1955年、1956年,天津有3.2萬余名婦女參加掃盲學習,占文盲總數的63%。許多婦女從不識字到能做筆記、能讀報。 掃盲識字需要大量的教師。1952年婦女識字運動初期,全市原有掃盲教師4904人,后發展專職、鐘點、補助教師25538人。8月至12月已有掃盲教師28839人,其中有女教師6973人,占掃盲教師總數的24%。掃盲教師中有知識婦女1000多人。   婦女參加掃盲識字遇到的具體問題是帶孩子和做家務。為解決識字運動中的托兒問題,基層婦女組織發動群眾組織臨時托兒所、托兒站,或組成互助組,采取錯開時間學習,鄰里之間輪流互相照顧孩子的方法。   (四)鞏固掃盲成果   1956年3月,國務院通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掃除文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要求從1956年開始,緊密地結合著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的發展,按照各地情況,在5年或者七年內基本上掃除文盲。《決定》還對解決有關掃除文盲師資、課本和組織領導等問題作出具體指示。《決定》規定掃除文盲的對象以14—50歲的人群為主,超過50歲的文盲如果愿意識字,應該歡迎他們學習。《決定》把掃除文盲標準規定為:工人識字2000個,農民識字1500個,能夠大體上看懂淺顯通俗的報刊,能夠記簡單的賬,寫簡單的便條,并且會做簡單的珠算。《決定》要求工廠、礦山、企業掃除職工中的文盲95%左右,農村和城市居民中掃除文盲70%以上。掃除文盲運動再次在天津市城鄉中掀起高潮。   根據《決定》精神,各級婦聯加強對掃除文盲工作的領導,普遍制定掃除文盲規劃。在總結以往掃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情況,對掃除文盲的學習組織、學習制度和教材內容都做了改進,大大地提高了掃除文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需要脫盲的婦女逐年減少。參加掃盲的婦女學員1954年,2.64萬多人,占全體學員總數的60%;1955年,3.26萬多人,占全體學員總數的63%;1956年1.68萬多人,占全體學員總數的60% 。同時,參加業余學校學習的女職工已有2.5萬多人,有3000多女職工參加技術學習。 盡管政府和婦聯組織下大力量組織婦女掃盲,婦女的文化水平還比較低,婦女文盲占到全市文盲的大多數。1956年,全市有婦女文盲20.8萬多人(市區11.16萬多人,郊區9.7萬多人),占全市文盲總數的54.89%。而參加文化學習的婦女還不到10%,其原因,除一部分婦女因為有家務牽累和一些實際困難外,還有一部分婦女對學習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為此,在1956年,根據《決定》精神在全市工廠、企業職工中的繼續開展掃除文盲,并改進職工業余學校。同時,規定掃盲班和小學班,每周上課時間保證6小時,初中班不得少于8小時,高中班不得少于12小時。要求7年內全市基本掃除文盲。   1956年3月,市民主婦聯召開天津市婦女掃盲動員大會。號召全市婦女積極參加掃盲運動,積極參加文化學習,掀起學習文化的新高潮,盡快摘掉文盲帽子。會后,在婦女群眾中再次掀起掃盲識字高潮。基層婦女代表走家串戶個別拜訪進行宣傳。有的街組織文藝快板,曲藝演出進行宣傳。各級婦女組織紛紛辦起婦女掃盲識字班,群眾自己也創造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1956年5月,全市參加掃盲學習的人達17萬人,占文盲總數49%,其中婦女占90.95%。參加掃盲學習的婦女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家庭婦女。她們大多是孩子多,家務忙,因此,婦聯組織幫助她們組織婦女學習小組、姑嫂組、母子組、姐妹組、夫妻組等包教包學小組,在自己家里或街坊鄰里參加文化學習。參加學習的有多子女的母親,有五六十歲的中老年婦女。   在工廠,擺脫文盲的女職工積極參加職工業余學校學習。在職工夜校學習的女職工有2.5萬余人,占參加文化學習職工的16.43%,比1954年增加48.26%。有500名女職工還參加高、中、初三級學習。參加街道群眾業余學校學習的婦女有3.2萬余人,占學員總數的63%。許多婦女已經由不認識字到能讀報,能作簡要筆記。不少婦女經過學習,提高了文化和政治覺悟,當了干部。在掃盲學習中,涌現出許多婦女學習模范。如,中天電機廠家屬委員會主任翟臨,由于克服了困難,堅持學習,并積極帶動別人,而被評為區級一等學習模范。1957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掃除文盲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著重掃除40歲以下工農群眾中的青壯年文盲,40歲以上的文盲如果愿意參加識字學習,當然也要歡迎。干部中應全部掃除文盲,少數有特殊情況的除外。《關于掃除文盲工作的通知》還提出:在40歲以下的文盲中,工人要掃除85%左右文盲;農民、市民、手工業合作社社員要掃除80%左右文盲。按照這個標準,全市婦女經過努力學習文盲大大地減少。   1959年,許多婦女參加了掃盲班、掃盲鞏固班、業余小學、業余中學的學習。按照全國婦聯提出的“勞動婦女知識化,知識婦女勞動化”要求,天津市普遍成立紅專學校。掃盲實現政治、文化、技術“三合一”學校。并且合理安排時間,保證掃盲“四不誤”(不誤生產、不誤學習、不誤家務、不誤社會活動)。這一年,天津市有18萬名婦女參加掃盲,其中60%以上的婦女摘掉了文盲帽子。許多摘掉文盲帽子的婦女能夠看書、讀報、學習時事,還會寫詩歌、畫畫、寫書。南開區蓄水池街全街婦女寫詩1516首。婦女用詩歌贊美新生活,表達自己的心情:“過去圍著三臺轉,米、面、油、鹽、做針線,現在婦女喜洋洋,勞動學習吃食堂。”有的售貨員也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寫成書。 通過掃盲運動,許多女職工在掃除文盲后,又到文化補習學校、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參加從小學到大學的職工業余教育。有的經過刻苦學習成為大學生,如,市勞動模范李兆珍。她解放前不識字,解放后經過黨的培養和自己刻苦鉆研成為天津大學電力系二年級的學生;市特等勞動模范劉蔭福11歲到紡織廠當童工挨打挨罵,不得溫飽,受盡折磨,一天學也沒上過。1954年在天津大學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后又進入河北紡織工學院學習。前后歷時八年半,直至大學畢業。文化水平提高后,有不少女職工還學會多種操作技術,成為生產上的多面手,勞動婦女知識化的典型。許多女職工一邊從事生產勞動,一邊研究科技,從事手工操作的女工,設計制造了機器,變手工操作為半機械化、機械化操作。   (五)農村婦女文化素質提高   解放初期,農村婦女同城市婦女一樣參加掃盲識字運動。由于農村勞動季節性強,在農村掃盲運動中,采用了結合農村實際和貼近婦女生活靈活多樣的方法。在時間上農村婦女的掃盲識字大多安排在農閑的時候進行,或采取集中與分散學習的方法。在冬學和民校中,婦女組織除了組織婦女學文化掃盲、學習農業技術外,還針對婦女的特點組織學習,內容包括婦嬰衛生、婚姻法、婦女解放等知識。 在農村掃盲中注意貫徹學以致用、由淺入深的方針。先教婦女學會讀寫本村的人名、地名和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如,“日”、“月”、“工”、“分”等常用字和1到10的數目字,這樣婦女們易學、易記還實用。經過掃盲識字,許多農村婦女在短時間內由一個字不認識的“睜眼瞎”成為能看書、讀報、寫信、記勞動手冊的新型農村婦女,并且涌現出許多學習模范。在掃盲活動中,農村婦女組織克服了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教員十分缺乏等諸多困難。 掃盲運動不僅提高了農村婦女的文化水平,更主要的是幫助她們開始擺脫愚昧和迷信,以主人翁的責任感,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通過學文化,農村婦女視野開闊,她們關心祖國建設,關心國際、國內大事,以實際行動支援抗美援朝戰爭,支持社會主義改造,參加土地改革。   (六)婦女讀報組   天津市的婦女讀報組是伴隨著掃盲運動發展、擴大的。婦女讀報組的作用是,幫助婦女學文化,了解國家時事政策,了解國家大事。讀報組也成為市民主婦聯向婦女群眾傳達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陣地。 天津市的讀報組始于1951年抗美援朝運動。1952年,全市有婦女讀報組1700多個,參加讀報組的有7.5萬多人。到1955年末,全市有讀報組6700多個,參加讀報的婦女有16.4萬多人,占參加讀報總人數的95%以上。讀報員700多人,其中女讀報員300多名,女讀報員占讀報員總數的50%以上。1956年,全市參加讀報的婦女約有14.5萬人。工廠讀報組由于人員相對集中,結合生產活學活用。做到了六有: 有讀、有講、有漫談、有問答、有準備、有檢查。棉紡四廠讀報組成員說“報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隨著參加掃盲識字婦女的增多,許多婦女擺脫了文盲,成為讀報員。1955年到1956年,河東區六緯路婦代會,培養出婦女讀報員80多人。   (七)參加政治理論學習   進入60年代以后,在參加掃盲識字的基礎上,婦女一方面參加文化學習,一方面參加政治理論學習。政治理論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時事政策、報紙社論、毛澤東著作、馬列著作、哲學。對于這些理論學習廣大婦女具有濃厚的興趣,通過學習提高了婦女的理論素養。   在理論學習中,婦女們克服了文化低,生產、工作忙,孩子、家務拖累等困難,堅持經常學習。玉清池澡塘女部服務員馬秀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只有小學6年文化水平,她從1959年初開始學習毛澤東主席著作,到1964年已經堅持了5年。她善于抓緊一切時間進行學習,把學習看作像吃飯、睡覺一樣重要。她每天必學,養成習慣,哪怕晚上12點鐘做完事,也要看上半小時的書才睡覺;91—92次京津列車青年婦女包乘組,學習毛澤東著作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是:抓住重點,活學活用,急用先學。這個小組剛剛建立時,有些人不安心列車服務工作,她們首先學習《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兩篇文章,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當她們在工作中遇到許多矛盾,無法解決時,就學習《實踐論》、《矛盾論》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抓住主要矛盾解決問題。當遇到某些暫時困難時,就學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樹立革命的樂觀主義,發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當有人對旅客體貼關心不夠的時候,她們就學習《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發揚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道德精神。她們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29名年輕姑娘,在7年中,先后四次被評為全國紅旗列車、天津市模范小組,出席了全國群英會、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第二毛紡廠工人劉景瑛從1958年開始,十幾年堅持學習馬克思、列寧、毛澤東著作。她經常早上四、五點起床學習,晚上再擠時間學習。文化水平低,就刻苦多讀,一遍認字,二遍成句,三遍領會意思,并作了大量的筆記本。在學習中,她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建議廠里組織三結合小組調查群眾對產品的意見。工廠采納她的建議,她和工友們到商店參加售貨,去農村、漁村走訪,調查了幾十處地方,獲得了大量材料,使工廠增加了40多個花色品種。通過學哲學,用哲學,許多女職工解決生產中的問題,提出了技術革新。家庭婦女也破除了迷信思想。
     
     
    天津市婦女聯合會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湖北路14號 郵編:300042
    津ICP備05001058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长泰县| 晋城| 嘉禾县| 扎兰屯市| 庆元县| 梅河口市| 新巴尔虎左旗| 天峨县| 泉州市| 南江县| 桦川县| 大英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沂源县| 浦北县| 株洲县| 蓝山县| 舒城县| 鹤壁市| 丰顺县| 宜州市| 文登市| 信宜市| 城口县| 炉霍县| 富顺县| 绵竹市| 定远县| 漳州市| 库车县| 吴旗县| 湘阴县| 金平| 新郑市| 绥阳县| 井冈山市| 深水埗区| 横峰县| 自贡市|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