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朝陽里社區婦聯主席邵暢。剛才聽了幾位老大姐的發言,特別感動、特別自豪、特別受鼓舞。我是80后,長期工作在社區,今年有幸成為婦聯陣線上的一名新兵。戴蘊主席講:婦女工作要“見人見事見組織”。我覺得這句話特別適合社區。在此,我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一、基層要“暖”
作為直面家庭和群眾的最基層,錘煉為民服務的“軟實力”,就是社區婦聯組織的“硬本領”。在我們眼中,困難婦女兒童不是數字,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具體的問題。如社區里的一個孩子,父親患病,母親離家出走,他從小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孩子上學后,社區婦聯了解到他奶奶對他學習的擔憂,為其對接了義務家教,由志愿者每周對孩子學習進行輔導。現在孩子已經順利考上了區重點中學,奶奶直夸我們“萬事通”“有辦法”。
二、家園要“活”
剛才發言的幾位老大姐很能干,善聯絡、善借力、善造勢,彰顯了婦女工作的特點與活力。多年以來,社區婦聯依托新興街豐富的志愿資源,在建載體、造氛圍上下功夫,開展了很多特色活動。比如依托半邊天家園,成立了諸如書畫組、合唱隊、舞蹈隊等多支巾幗志愿者隊伍,為她們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提供支持。今年合唱隊不僅參加了街道的展演,還受邀在天視粉絲節上表演。社區的兒童之家,在假期里為孩子開辟了營地活動、興趣課程;我們還為老年人開辦休閑聊天室、愛心驛站,使不同年齡段的居民都能在社區找到“家”的感覺,社區居民之間的交往交流的增多,也使大家增強了歸屬感和親近感。社區單親困難母親救助工作,還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注。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社區婦聯推動開展的“巾幗心向黨 禮贊新中國”主題系列活動,更使社區歌聲不斷、舞姿翩躚,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歡樂氛圍。
三、人心要“聚”
社區住的是人,聚的是心。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反映在社區中,就是硬件需求之外,對軟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這也為社區婦女工作創造了更大的空間。我們幾任社區婦聯主席交流,體會都是:社區婦女工作要會“聚人氣兒”,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比如我們社區的裘孝英,她多年來與社區中獨居老人結對,每到春節都組織巾幗志愿者到90歲高齡的老人家一起過節,為空巢老人帶來了安慰,促進坦誠相待社區好風氣的形成。再比如社區紅娘李鴛玲,積極為大齡青年排憂解難,她的熱心深受社區群眾好評,在我們的積極推薦下,今年還當選了街道兼職副主席。社區在這些熱心大姐的示范影響下,各項公益活動搞得風生水起,凝聚了人心,鍛造了精神,社區的“人氣兒”也越來越足了。
時光飛逝,距離總書記視察到朝陽里社區視察也將滿一年。在這一年里,我接過了前任婦聯主席的接力棒,也接過了社區婦女群眾的新期待,接過了基層婦聯干部這個新身份、新標簽。我將認真向各位前輩學習,傳承“講政治,顧大局,懂婦女,勇作為”的婦聯精神,為廣大婦女兒童多辦實事、多辦好事,做婦女姐妹們的貼心娘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