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3年作為天津教育工作者代表,當選天津婦女七屆執委,1984年來到天津市婦聯工作的。到2014年退休,從事婦女工作30年。作為承上啟下的婦聯人,從老一輩婦聯人身上我學到了敬業、奉獻、吃苦耐勞,心系婦女的情懷,從年輕人身上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青春活力。
我對婦聯的基本認識
市婦聯是一個團結、和諧、特別能戰斗的群體。它有三大優良傳統和三大優勢。
三大傳統是:
一是注重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婦女的疾苦需求;
二是敬業、奉獻、任勞任怨、不計報酬;
三是心系婦女姐妹,善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大優勢是:
一是“通天”,有黨政領導的重視、支持,有反映社情民意的暢通渠道,這是政治優勢。
二是“接地”,有健全的組織網絡,觸角延伸到各區、社區、企業、新型社會組織,這是組織優勢。
三是“實干”,特色突出,做事踏實,責任感強,是一支有大局意識、讓黨放心的有生力量,這是隊伍優勢。
雖然婦聯是個沒錢沒權的機關,但憑借著以上的傳統和優勢,多年來我們始終遵循著“有為才有位”和“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成”的理念,在不同時期圍繞著“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通過創造性的工作,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為黨分憂,為婦女解愁,贏得了各級領導的認可和婦女姐妹的信任。在這樣一個集體和氛圍中,我們的干部有廣闊的空間干事創業、施展才華,得到歷練。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各位老領導和前輩,對自己的信任和培養,給了自己很多機會和榮譽。
實踐出真知
30年婦女工作給我的人生留下了很多寶貴的回憶。習總書記說:實干興邦。婦聯的傳統和優勢,都是一代一代婦聯人干出來的。
比如我參與的天津下崗女工就業創業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婦聯的大局觀。1998年隨著改革開放、企業轉型,很多國企關停并轉,大批員工分流、買斷、下崗,政府和社會都面臨著很大壓力。大局就是使命,就是號角。婦聯領導因此作出“以創業促就業”的戰略決策,并爭取到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澳大利亞政府支持、外經貿部交流中心和全國婦聯立項的國際項目。這個項目設計的兩個載體當時在國內還沒有先例,所以在當時關注度很高。婦聯領導的正確決策和爭取精神使我們的工作剛開始就實現了高起步、高關注度。
---婦聯的較勁兒精神。女性的認真、負責和較勁,形成了婦聯的實干傳統。這個項目剛開始由專家給出了比較簡便的操作方案。比如每年要求政府撥40萬元租賃一塊場地做孵化器;按這個方案,當時我們是比較方便操作的。但是考慮到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自己否決了這個辦法,通過一次次艱苦談判、艱難協調,最終“變租為買”,不僅爭取到政府900萬元購買資金,并在不打破原有時間進度表的情況下,完成了計委立項、選址、廠房改造、老工人安置、創業者入駐、工作人員招募等一系列工作。記得當年的開業典禮盛極一時,典禮由分管市領導主持,時任的書記、市長全都出席,時任的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大姐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總代表、澳大利駐華大使、幾十個國際組織、幾十家國內外媒體出席開業慶典。這個項目在當時具有標桿性的探索意義,后來國家勞動部以及一些國際機構還專門來考察學習,探索這種模式在解決就業問題中的可能性。
現在中國穩定渡過了改革陣痛,走在了全面復興的大道上。時過境遷,下崗就業創業項目也在發揮過歷史價值后回歸歷史。但是,曾身處其中的人,依然會記得那一個又一個硬骨頭被啃掉時的喜悅和淚水;而項目所蘊含的婦聯精神、項目所錘煉鍛造的婦聯價值觀,卻會永遠流傳下來,成為我們組織的寶貴財富。這也是我今天來到這個會場,最想說的話。
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帶領中國進入新時代。通過機制、體制改革,綜合國力、社會環境發生了巨變,人民生活品質、幸福指數大幅提升,也為我們婦女工作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和機遇。現在婦聯在戴主席領導下,大家熱情高漲,大批高學歷、有追求的年輕同志充實到四級婦聯組織中,給婦聯工作增加了活力。讓我們以建會70周年為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奮斗成就事業,用夢想凝聚力量,再創婦女事業新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