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使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在二〇一五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2015年2月17日),《人民日報》 2015年2月18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進,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家庭的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新變化。但是,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81頁
希望大家注重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要認識到,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砥礪前行。只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家庭夢才能夢想成真。中國人歷來講求精忠報國,革命戰爭年代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大家后小家、為大家舍小家,都體現著向上的家庭追求,體現著高尚的家國情懷。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年版,第281-282頁
廣大家庭都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我們四億多家庭、十三億多人民的智慧和熱情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年版,第282頁
發揮婦女獨特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我說過,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做好家庭工作,發揮婦女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發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以小家庭的和諧共建大社會的和諧,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動局面,是黨中央交給婦聯組織的重要任務,也是婦聯組織服務大局、服務婦女的重要著力點。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8年11月2日)
這幾年,我反復強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是因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新變化。過去大家的需求主要是吃飽穿暖,現在物質條件好了,人民群眾熱切期盼高質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希望子女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老人能夠得到更貼心的照料,等等。還要看到,當前城鄉家庭規模日趨變小,家庭成員流動頻繁,留守兒童、空巢家庭等現象日益突出。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家庭建設的新期盼新需求,認真研究家庭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推進家庭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抓實抓好。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8年11月2日)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具有家國情懷,國是第一位的,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國家的統一強盛就沒有家庭的美滿和個人的幸福。
在同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會談時的談話(2019年5月14日),《人民日報》2019年5月15日
要發揚優良傳統,承擔歷史使命,把黨和國家確定的奮斗目標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0年11月24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6頁
二、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
中國人一直贊美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這些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強調發揮好婦女在社會上的作用,也要強調發揮好婦女在這些方面的作用。這也十分重要,關系到家庭和睦,關系到社會和諧,關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長。當然,男同志在家庭中也要發揮作用,但女同志有自己的優勢。男同志在家里不能當“大爺”,不能回到家里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是能做一手好飯菜的,插隊時練出的基本功。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3年10月31日)
春節是萬家團圓、共享天倫的美好時分。游子歸家,親人團聚,朋友相會,表達親情,暢敘友情,抒發鄉情,其樂融融,喜氣洋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都體現了中國人的這種觀念。“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游子吟》,生動表達了中國人深厚的家庭情結。
《在二〇一五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2015年2月17日),《人民日報》2015年2月18日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80頁
中華民族歷來重真情、尚大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句“回家過年”,牽動著億萬中國人最溫馨的情愫。萬家團圓、共享天倫,走親訪友、共祝美好,貫穿其中的就是濃濃的親情、友情、愛情、同志之情。當今社會快速變化,人們為工作廢寢忘食,為生計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間真情,不要在遙遠的距離中割斷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遺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在二〇一七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2017年1月26日),《人民日報》 2017年1月27日
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從中國特色的農事節氣,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從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奪天工的農業景觀;從鄉土氣息的節慶活動,到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從耕讀傳家、父慈子孝的祖傳家訓,到鄰里守望、誠信重禮的鄉風民俗,等等,都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簽,都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94頁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和萬事興。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在二〇一八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2018年2月14日),《人民日報》 2018年2月15日
“正家,而天下定矣。”古時,那些子孫多賢達、功業多卓著的名門,無不與其良好家風的傳承息息相關。北宋楊家興隆三代,將帥滿門,人人忠肝義膽、戰功卓著。究其緣由,不由讓人感嘆“楊家兒孫,無論將宦,必以精血肝膽報國”之家風的分量。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8年11月2日)
三、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掉。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月22日)
廣大婦女要自覺肩負起尊老愛幼、教育子女的責任,在家庭美德建設中發揮作用。作為母親,應該把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3年10月31日)
節約糧食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小時候都接受了這方面的嚴格家教,不要說剩飯,就是一粒米家長也不讓浪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國文化中有很多關于節約糧食的內容,應該從小給孩子們灌輸,弘揚勤儉節約的好風尚。要加強節約糧食工作,從餐桌抓起,從大學食堂和各個單位食堂、餐飲業抓起,從幼兒園、托兒所以及各級各類學校抓起,從每個家庭抓起,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4 年版,第668 頁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養小德才能成大德。少年兒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樣為社會做很多事,但可以從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對祖國熱愛嗎?對集體熱愛嗎?學習努力嗎?對同學們關心嗎?對老師尊敬嗎?在家孝敬父母嗎?在社會上遵守社會公德嗎?對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嗎?對壞人壞事有義憤感嗎?這樣多想一想,就會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積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會越來越多了。聽說有的同學喜歡比吃穿,比有沒有車接車送,比爸爸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這樣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這些。“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要比就比誰更有志氣、誰更勤奮學習、誰更熱愛勞動、誰更愛鍛煉身體、誰更有愛心。
《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83 頁
少年兒童正在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需要得到幫助。不要嫌父母說得多,不要嫌老師管得嚴,不要嫌同學們管得寬,首先要想想說得管得對不對、是不是為自己好,對了就要聽。有些事沒有做好,這不要緊,只要自己意識到、愿意改就是進步。自己沒有意識到,父母、老師、同學指出來了,使自己意識到、愿意改也是進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83-184頁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少年兒童中培育起來,家庭、學校、少先隊組織和全社會都有責任。
《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84 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長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用正確行動、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教育引導孩子。要善于從點滴小事中教會孩子欣賞真善美、遠離假丑惡。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變化,隨時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84 頁
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古人都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家長應該擔負起教育后代的責任。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我從小就看我媽媽給我買的小人書《岳飛傳》,有十幾本,其中一本就是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在我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82頁
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下一代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要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遞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觀念,倡導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理念,推動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82-283頁
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任務,婦聯要圍繞這個重大課題,在家庭工作中找準立德樹人的切入點,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8年11月2日)
要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和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培養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
《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0年11月24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5-6頁
四、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3年10月31日)
要教育廣大婦女發揚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千萬不要去追求奢華享受,千萬不要去追求不義之財,自覺抵制腐朽的生活方式,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封建迷信、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追求積極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促進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3年10月31日)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把弘揚孝親敬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建設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征的孝親敬老文化。要在全社會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老齡政策法規教育,引導全社會增強接納、尊重、幫助老年人的關愛意識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強的自愛意識。要加強家庭建設,教育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6年5月27日),《人民日報》2016年5月29日
希望大家注重家風。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給子女的遺言,諄諄囑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83頁
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禮記·大學》中說:“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83—284頁
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勤勞致富,勤儉持家。要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強化家庭成員贍養、扶養老年人的責任意識,促進家庭老少和順。一個健康向上的民族,就應該鼓勵勞動、鼓勵就業、鼓勵靠自己的努力養活家庭,服務社會,貢獻國家。
《加大力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90—91頁
好的家風引領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風卻會敗壞社會風氣,貽害無窮。從近年查處的案件看,出問題的干部普遍家風不正、家教不嚴。要引導婦女帶動家庭成員,發揚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抵制歪風邪氣,弘揚清風正氣,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8年11月2日)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提倡孝老愛親,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關系社會和諧穩定。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贍養老人,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在二〇一九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2019年2月3日),《人民日報》2019年2月4日
(本專論在整理更新中)
來源: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