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委政法委、市婦聯聯合開展天津市婦女兒童維權典型案例征集評選活動。經過初審、復審,最終由專家評審組在候選案例中,評選出“2023年天津市婦女兒童維權十大典型案例”。從今天起,女子學堂將陸續推出部分典型案例,供大家學習,為涉及婦女兒童權益相關案件的審理和問題的解決提供典型示范,也為更多婦女依法維權提供指導。今天展播的是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辦理的甲數碼公司與乙科技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基本案情·
甲數碼公司依法在其運營的“某視頻”及“某NOW直播”兩個APP中設置了“青少年模式”,通過設置密碼限制青少年的使用時段和時長上限,配置了適合未成年人的優質內容,限制了充值、打榜、送禮等社交、消費功能,并設置了“防沉迷”機制。乙科技公司運營的“去廣告利器”APP將關閉“青少年模式”彈窗功能作為“會員尊享特權”,并以“限時免費”的方式,吸引用戶開啟該功能。當用戶開啟了“去廣告利器”APP的上述功能后,再打開甲數碼公司運營的“某視頻”及“某NOW直播”等APP時,“青少年模式”入口彈窗將被屏蔽,用戶無法通過彈窗設置“青少年模式”。甲方以乙方不正當競爭為由提起訴訟。
立案后,承辦人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對“青少年模式”的出臺背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全面檢索。《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應針對未成年人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國家網信辦等部門近幾年內也出臺了多項規定和意見,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設置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模式,開發未成年人防沉迷等管理系統。二是對案件中涉及的網絡技術問題進行多方調研。針對乙科技公司提出的“去廣告利器”APP系提供輔助無障礙服務功能的辯解理由,向互聯網行業相關技術專家進行咨詢。確認無障礙服務是幫助普通用戶簡化操作的功能,乙科技公司將“青少年模式彈窗自動關閉”功能作為“會員尊享特權”,以“限時免費”的噱頭吸引用戶購買會員,該行為與便利用戶、方便操作的無障礙服務設計的初衷背道而馳,明顯屬于商業行為。三是對“去廣告利器”APP屏蔽“青少年模式”行為的合法性進行依法審查。“青少年模式”是甲數碼公司踐行青少年網絡安全保護的主要方式,也是國家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必須設置的功能,“去廣告利器”APP對該功能進行了干擾,具有不正當性。
法院經審理認為,乙科技公司為獲取經濟利益,采取跳過、屏蔽“青少年模式”彈窗功能的方式,妨礙、破壞甲數碼公司網絡服務的正常運行,導致“某視頻”“某NOW直播”兩個APP保護未成年人的功能設計落空,既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行業生態,也違反了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關于賠償數額,考慮到“某視頻”及“某NOW直播”受眾群體廣泛,乙科技公司主觀過錯較大,“去廣告利器”APP被下載次數較多,持續時間較長等因素,法院全額支持了甲數碼公司要求乙科技公司賠償300萬的訴訟請求。宣判后,雙方均未上訴,并于2023年4月18日達成執行前和解。
·典型意義·
本案系國內首起屏蔽“青少年模式”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一經宣判,即引起了社會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和“青少年模式”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近百家媒體報道,并收錄于“青少年模式”百度百科詞條。
“青少年模式”作為網絡風險的“防火墻”,能在使用時段、使用時長、使用功能和瀏覽內容等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上網行為進行規范,幫助未成年人減少網絡依賴,抵御網絡不良信息的侵擾,保障未成年人科學健康用網。因此,網絡服務提供者設置的“青少年模式”應當受到法律保護。今年新頒布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明確規定,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的特點,設置未成年人模式,并以醒目便捷的方式為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提供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本案對屏蔽“青少年模式”的行為堅決予以否定,肯定了“青少年模式”在維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方面的積極作用,對于積極推動“青少年模式”的網絡服務者進行充分保護和鼓勵,有利于引導網絡服務提供者自覺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網絡義務,承擔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責任,共同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清朗網絡空間和良好網絡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