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二級研究員 鄭平
工業生物技術作為21世紀最具革命性的前沿科技之一,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并持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作為在工業生物技術領域工作幾十年的一名女性科技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鄭平時刻以“善作善成”的精神,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勇立潮頭,為我國的科技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突破“卡脖子”難題 助力龍頭企業轉型升級
美羅培南是號稱“生命最后一道防線”的新一代抗生素。一直以來,羥脯氨酸都是用傳統的高污染化學法提取。隨著“藍天保衛戰”的打響,一夜之間天津周邊的羥脯氨酸生產企業被關閉,公司面臨“無米下鍋”的困境。接到需求后,鄭平帶領團隊日夜兼程,打通了羥脯氨酸綠色清潔生產工藝,既滿足環保要求又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該項目成為院市合作的典范,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在之后的日子里,她帶領團隊又解決了大宗氨基酸生產的“卡脖子”問題,獲得了多項國家和行業的科技成果獎勵。
聚焦原始科技創新 為生物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每一次產業革命都同技術革命密不可分。”實踐證明,科技創新能夠不斷驅動產業向高端邁進,不斷激發新業態、新模式涌現,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內涵。生物醫藥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天津“制造業立市”的基礎產業之一。她帶領團隊成功開發出國際領先水平的5-氨基乙酰丙酸等細胞工廠,生產成本較傳統方法降低近90%,通過與天津企業的深度合作,利用這些細胞工廠構筑了覆蓋醫藥、醫美、大健康、大農業的全領域發展格局,為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先進技術支撐。
搶占生物科技制高點 增強科技興國自信心
為打破對歐美發達國家技術研究的跟隨局面,鄭平帶領團隊迎難而上,開發出高效基因組編輯與表達調控、高通量篩選與非理性育種、合成生物新元件新底盤等技術,相關成果入選國家科技創新成果展,多次被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認定為生物技術與方法領域的亮點工作,提高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開發的相關工具,先后分享給美國、瑞典等國內外50余個研究團隊,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超越。
圖文來源:天津市婦聯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