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三八紅旗集體西青區政務服務辦在全市首創“拿地即開工”“樁基先行”“行政許可樣板間”、環評“上門評審”等多項服務舉措,打造了一支政治過硬、擔當有為、創新競進的巾幗隊伍,在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道路上牢記囑托、善作善成。
方寸窗口,關系著民生民情。換上工裝,坐到工位上,她們的角色便有了一個統一的稱呼——窗口人。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建筑工程施工許可、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她們秉承著“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工作標準,組建幫辦代辦隊伍,熱情接待,耐心指導,提供“不打烊”服務,用一張張表格、一套套清單、一份份指南寫下了“人民至上”的生動注腳。
行簡政之道,開便利之門。身肩審批職責的她們,始終在精簡流程、優化服務的道路上積極求索,用一個個創新點子撥動為民服務琴弦,讓溫情旋律直達群眾心間。面對職業培訓機構設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等高頻審批事項,她們創新打造行政許可“碼上聽”專區,整理出申請資料“標準卷”,并逐一錄制語音講解。操作方法同步被納入市12345熱線“知識庫”,辦事咨詢告別了“工單流轉”,企業更能輕松找到“答案詳解”。專區推出以來,企業辦事效率提升60%以上。從提交申請材料,到最終取得許可,伴隨企業群眾辦事全周期的,是她們一個又一個“及時雨”般的創新舉措。當群眾辦理諸多關聯事項遭遇不便,她們打造“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場景,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快辦”轉變;當群眾面臨“多地跑”難題,她們達成跨區域政務服務合作,提供“跨省通辦”服務,讓“進一扇門,辦兩地事”成為現實;當演出市場升溫,她們開啟營業性演出許可審批“一條龍”服務模式,為楊柳青燈展、“津精有味·武林狂歡嘉年華”等大型活動順利舉辦保駕護航……她們用巧思暢通群眾辦事路徑,勾勒出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新圖景。
柔肩擔重任,巧手畫改革。2024年年初,為服務于天開西青園首批進駐建設項目,為項目“減要件、搶時間”,她們率先提出“樁基先行”方案,通過分階段許可將項目開工時限縮短2-3個月,讓項目建設壓茬推進、無縫銜接。如今,“樁基先行”已成為項目服務的招牌舉措,短短的四個字背后,是她們打破傳統審批程序的嘗試,更是她們銳意改革的堅定信心,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為壓縮企業生產線投產建設周期,她們組建的“新質生產力項目移動服務站”主動上門,對接多方服務資源,將環評評審會開到企業家門口,倒排工期,壓縮審批時限,幫助企業順利取得批復,成功搶上訂單。目前,她們已在各街鎮設立“新質生產力項目移動服務站”分站,問題出現在哪,服務的腳步便延伸到哪。
60余面錦旗,若干封表揚信和不計其數的電話感謝,既是企業群眾對西青區營商環境的認可,更是西青區政務服務辦銳意進取的源源動力。新征程上,她們將以勇當深化改革“先行者”、服務群眾“孺子牛”為己任,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上創新奮進、見行見效。
圖文來源:天津市婦聯宣傳部、西青區婦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