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話筒獎”,自1993年設立以來,便成為無數播音主持人心中的至高榮譽。在天津,就有這樣一位主持人,20年來,她以端莊穩重、親切流暢的播音風格,獲得了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被評為“全國十佳優秀新聞播音員主持人”;她把“關注都市發展·關心都市民生”的節目宗旨深深根植于心,用聲音傳遞力量,以情感溫暖人心,將對天津的熱愛和對市民的感情投入每天的新聞直播中;她積極參加“主播公益行·心目影院”助殘活動,為盲人朋友義務講電影近200場……她就是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品牌民生新聞欄目《都市報道60分》的主播海瑛。
每當夜幕低垂,海瑛結束一天的直播工作走出辦公樓時,迎面而來的是馬路上一串串延綿不絕的燈光。“每一個新聞人在奮斗的路上有辛苦、有努力、有付出、有收獲,收獲著這個城市里百姓給我們的那份感動。我和各個崗位上的伙伴們,在協作完成很多新聞報道任務的同時,也算是在守護著這個城市的萬家燈火。”海瑛說。
“新聞事業具備特殊性、專業性。特殊性在于我們都是黨的新聞工作者,我們是黨和政府連接人民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體現新聞人的職業感;專業性在于我們每天都承擔著各檔新聞直播節目,身處新聞直播一線,絲毫不允許我們有任何的懈怠和失誤。在呈現完美效果的背后,需要我們每個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充足的準備,全情投入到直播的整個過程中。”海瑛介紹。
2010年,在一次走基層采訪中,海瑛結識了“心目影院”為盲人講電影的志愿者,激發起她內心為民服務的熱情。從那以后,“主播公益行·心目影院”成為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堅持多年的品牌活動。“每當看到盲人朋友隨著影片講解的行進,或開懷大笑、或淚如雨下時,我內心也是無比欣慰和感動。作為一名志愿者,通過自身的投入和付出,能為受助群體帶來心靈的共鳴和啟迪,這才是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海瑛說。15年來,海瑛已經為盲人朋友義務講電影近200場。她還和150多位盲人建立了“心目影院大家庭”微信群,經常在群里互送祝福、互道問候、互相鼓勵,給大家分享積極向上的電影音頻、有聲小說和朗誦作品。
今年年初,在由2024天津市互聯網公益行動組委會主辦的網民推薦2024天津市公益品牌、公益項目宣傳展示活動中,天津海河傳媒中心電視新聞部“主播公益行”活動獲得了“2024天津市十大公益品牌”。“‘主播公益行’活動曾榮獲‘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天津市優秀志愿服務團隊’等稱號,這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鞭策和鼓勵。每當看到農民兄弟們滯銷的水果得到熱銷,每當聽到圓夢人打來的感謝電話,我們都深知‘主播公益行’志愿服務這條道路走得堅實而穩健,我們的付出和收獲就在天津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海瑛表示,“這么多年能堅持投入公益行動,是因為我看到了生命更加閃耀的時刻,也體會到了我自己生命的價值所在。”
作為天津紅十字志愿者協會會長,海瑛連續多年參加無償獻血,為白血病患者捐獻成分血。采集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報名捐獻造血干細胞,海瑛成為天津市第十萬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被推選為京津冀“三獻”事業愛心公益大使。她還連續參與京津冀“彩虹計劃”,關注和跟蹤白血病患兒每一個心愿的實現。利用自媒體平臺和新聞直播報道平臺,海瑛將急救知識、獻血知識和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知識,傳遞給所有受眾,在普及宣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更多血液病患者家庭帶去希望。
這些年,海瑛走進天津市兒童福利院和SOS兒童村等福利機構,為孩子們提供悉心照料和陪伴;走進養老院和助老機構,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走進學校、社區和鄉村,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走進公共場所,宣傳控煙條例、“光盤”行動、交通和消防安全、防疫和反詐騙知識;參與公益讀書活動,參與天津對口幫扶地區農副產品的公益銷售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我深深地熱愛著這份事業,也非常感謝我一直生活的第二故鄉——天津。希望在未來日子里,能夠繼續與這個城市共同成長,見證更多美好的新生活。”海瑛說。
圖文來源:中國網、“百面繪天津”
|